找到相关内容1164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转 依

    转 依   ※ 作者: 养辉法师 - 中国佛学院研究生   一、绪言  二、以阿赖耶识为转依  三、以三所知能相为转依  四、见道转依  五、如来转依   一、绪言  《显扬圣教论》云:“...成唯识论》所说的持种依。有情流转生死,种种痛苦的存在,都是由于的现显。我们把我们所面对的物件,无论是色法还是心法,都生起实在性的执著,加上又执著那个能执著的自我。于是,对于由的分别就产生了外内、能所...

    养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870517.html
  • 末那与人生的关系

    一、 释题目  末那是佛教唯识学上的专门名词。唯识学上把人生的心识大别为八个,末那居其一,“末那”此译云“意”。倘就广义“意”的范围来解释,即能概括其他的七个都叫做意;若就狭的意义来解释,则唯指恒审思量的第七。本文内是指狭义末那而言。然此末那通常的哲学家固不知道,习小乘者亦复茫然无知,只认第六意识而为末那。兹据胜智等流的圣言量而来辨别他。  解决意及意识的区别,最简单而爽快的办法是用六离合...

    默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142660.html
  • 《二谛义》

    《二谛义》小  李雪涛  《二谛义),隋吉蔽撰,共三卷。《续藏经》第壹辑第贰编第二套第三册(二、二、三)以及(大正藏)卷四五均有收录。此书不见宋、元、明、清诸蔽,可知中土散佚已久。《大正藏》本以...离断见。离断常二见,行于圣中道,见于佛  性。若不了二谛,即不行中道,不见佛性。不见佛性,即无  性佛等。若了二谛,即离断常,行于中道,见佛性,即有性  佛等。为是故当知,三稀有大利益也。可见,三论宗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0163750.html
  • 见自本心自本性

    “为众生时此心不减,为诸佛时此心不添”即是此意。 见自本心,自本性是我们修行者的目标,然而在还没见得本心以前的修行位上我们必须对本性有些了解;否则我们将会时时与本心相违,因此而越修越不像它,...奋力寻求见自本心,自本性的同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,那就是“本心是不生不灭的”。本自不生今亦不灭的观念会隐隐约约的带给我们一个启示,那就是本心不是作而成,不作而不成的。本心这东西最忌妒...

    法溪行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1445494.html
  • 从印度佛教史看唯

    书曰百法明门论,但此论是解释阿含经中的“一切法无我”义,以明诸法唯识(注四);又五蕴论是解释阿含经中之五蕴,以明缘生法相(注五)。原始佛经与唯识的差别,只是唯识中说八,阿含经中说六。大乘唯识说众生...毗婆沙论中,及其他典藉中或可探见这派的教义。此部谓有根本;这根本在唯识学者看来,就是阿赖耶识。  说一切有部从上座部分出,有七论全部传来中国。其中发智一论,内容是讲法相的。其他六足论,都与发智论有关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243057.html
  • 敦煌佛教文献的再认

    敦煌佛教文献的再认  作者:马德   内容摘要: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,对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佛教文献重新进行认识。提出将敦煌佛教文献分为佛教经论和佛教活动文献两大类,其中有关佛教活动的文献是记录敦煌地区...实践活动的文献,分类研究的成果不多,甚至有一些没有纳入佛教文献的范畴之内进行研究。这就提示我们:敦煌佛教文献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。  敦煌佛教文献的分类问题,是对文献的性质进行再认。就经籍类文献来讲...

    马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165485.html
  • 对转读与唱导的再认

    对转读与唱导的再认  王志远  转读和唱导是南北朝佛教的重要弘法手段,慧皎从“悟俗可崇”、“应机悟俗”的角度予以高度重视,在《高僧传》中创立两门新科予以记载。本文认为,《经师》科注重的是音声梵制自身在华夏的传承和发展,而《唱导》科则注重对佛法教义的宣扬提倡,对民众心智的开发导引。简而言之,转读是在“唱”,唱导是在“说”,是各具特色的不同的表现艺术形式。此前学术界普遍将二者混为一谈,统归入音乐...

    王志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5161597.html
  • 问:佛教“八”是哪八

    佛家所说八,一般包括以下内容:1、眼识——眼睛——色(形象);2、耳识——耳朵——声(音声);...mdash;皮肤——触(感受冷热痛痒);6、意识;7、末那,又叫污染;8、阿赖耶识。 在此八中,有一个共同的心识,决定着前五个心识的取舍与认识作用,那就是意识。 例如:一幅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90877422.html
  •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之展开

   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之展开  孔维勤  本所研究员   p. 417  提要:  永明延寿论八心王,综古人一识至十一之说,以因果体用之义而明识性。因此体力作用,识性是体,有照境用,了了常知,无外识性之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。永明延寿论八心王,由眼耳鼻舌身意识推出第八阿赖耶识为体,此不守自性,随缘变时,似有流转而实无生灭,亦非去来,如湛水起沤,沤全是水,华生空界,华全是空,以识性未尝去来...

    孔维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47545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心意之探究(四)

    三、之探究  在佛典中通常说积集(及集起)名心,思量名意,了别名。若以八识家来看,心指本,即阿赖耶识,意指末那,识指前六。而六识家一般认为心指第六意识,意指意根,泛指眼耳等六,虽然八识皆通名为“”,但《解深密经·心意识相品》中的“”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。  (一)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论  眼耳等六是有情在认识和分析事物时最直接的工具,其中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044130.html